地方站: 郑州 洛阳 开封 许昌 新乡 濮阳 焦作 鹤壁 平顶山 安阳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 综合基础知识 >> 其它

公共基础知识(一)

Tag: 基础知识 2010-05-25    来源:河南公务员考试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h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3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