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郑州 洛阳 开封 许昌 新乡 濮阳 焦作 鹤壁 平顶山 安阳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 综合基础知识 >> 法律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常识之民法学3

Tag: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2012-06-11    来源:河南公务员考试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题涉及的知识面却非常地广泛,包括时针热点、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无一不考查到,虽然考查的范围比较广,但是考查的内容都是基本的常识,考生平时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河南公务员考试预计在8月份开始启动,考生应做好准备。下面河南公务员考试网(www.hngwy.org)整理了科技常识供广大考生参考。
  法律制定
  一、法律制定的概念
  法律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在法学上,立法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法律制定有如下特征:
  (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
  (2)法律制定既包括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也包括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的创制活动,也包括法的修改、补充、废止以及认可活动。
  (4)法律的制定是一种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二、立法权与立法体制
  立法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补充、修改、认可或废止法律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
  我国独创了一种“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所谓“一元”是指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元化的,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立法体系。所谓“两级”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等级。所谓“多层次”是指根据宪法规定,不论是中央级立法,还是地方级立法,都可以各自分成若干个层次和类别。
  法律制定的原则
  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是指贯彻于整个立法活动过程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则。
  法律制定的原则,是指立法者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的具体化。
  一、合宪性与法制统一原则
  (一)合宪性原则
  合宪性原则是指法律制定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和规定,包括立法主体(或权限)的合宪性、内容(或依据)的合宪性和程序的合宪性等。
  立法主体的合宪性,是指在所有法律的制定过程中,法律制定主体都必须有宪法赋予的立法权力,或经过特别授权,且其制定的内容必须是属于该职权范围,不能越权制定法律。凡没有法定职权或未经授权制定法律的行为.均属于无效行为。
  内容的合宪性,是指制定出来的法律内容要符合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和宪法具体规定,不得有同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宪法规定相违背、相冲突、相抵触的内容。
  程序的合宪性,是指所有法律的制定过程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二)法制统一原则
  法制统一原则是立法合宪性原则的继续,它要求立法机关所创设的法律应内部和谐统一,做到整个法律体系内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相衔接且相互一致、相互协调。这就要求1)必须统一立法尺度,一切法律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不能违背宪法,地方法规不能与中央法规相抵触。(2)应当注意各个部门法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配合,但又要防止重复。(3)应避免不同类别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或同一类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
  二、科学性原则
  制定法律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
  (1)立法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立法还应合理地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3)科技法律的大量增加要求立法必须增强科学性。
  三、民主性原则
  立法中的民主性原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内容的民主性;二是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性。
  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
  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性,首先要求立法主体的组成要民主。其次是立法主体的活动要民主。最后是立法过程要公开。
  法律制定的程序
  一、法律制定程序的概念
  法律制定程序即立法程序,是指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及我国的立法实践,我国的立法大致有以下几个基本程序即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等。
  二、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亦称法律议案、立法议案,是具有立法提案权的国家机关和人员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法律的制定、补充、修改、认可或废止的提案和建议。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的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等均享有立法提案权。
  三、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已经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案进行审查和讨论。
  四、法律草案的表决
  表决是有立法权的机关和人员对议案及法律草案表示最终的态度:赞成、反对或弃权。
  五、法律的公布
  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会遵照执行。
  法律的效力
  一、法律效力的概念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效力或称法的效力,即法律规范作为表现国家意志的指令对主体行为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这种约束力不以行为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并以国家强制力为最终保障手段。
  法律的效力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效力等级问题,二是效力范围问题。法的适用范围,即法律对哪些人,在什么空间、时间范围内有效。
  二、法律对人的效力
  (一)法律对自然人的效力
  (二)我国法律对中国人的效力
  (三)我国法律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
  三、法律的空间效力
  (一)法律的域内效力
  1.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2.在局部地区生效
  (二)法律的域外效力
  四、法律的时间效力
  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一)法律生效的时间
  (二)法律效力终止的时间
  (三)法律的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不具有溯及力。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部门法体系,即将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1.法律体系是指一国本国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
  2.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国内法所构成的体系
  3.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不同类别的部门法(或称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
  4.法律体系是由既相对独立而又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
  (二)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
  立法体系与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与法系。
  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1)二者性质不同,法学体系属于思想范畴,法律体系属于规范体系。(2)二者的范围不同,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大得多,法律体系以一国的现行法为限,而法学体系则可以包容对全部法律现象的理论、历史、比较分析等研究的结果。(3)法律体系与国家主权密切联系,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法学体系虽然总是以本国现行法律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与本国的法律体系联系紧密,对应性强,但是它具有跨国性,与多个国家的法学体系之间具有相同性或相通性,相互间可以学习、交流借鉴。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1)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形成、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构成一国法学体系的主要内容。(2)法律体系的发展也是法学体系发展、完善的推动力量。(3)法学体系的发展也会促进法律体系的发展完善。
  二、法律部门
  (一)法律部门的概念
  所谓法律部门,亦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
  法律制度与法律部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
  2.法律调整的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补充标准
  (三)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1.客观原则
  2.目的原则
  3.平衡原则
  4.发展原则
  5.主次原则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的法律部门。
  1.宪法;2.行政法;3.民商法;4.经济法;5.劳动与社会保障法;6.科教文卫法;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推荐阅读: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常识之民法学2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h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3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