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郑州 洛阳 开封 许昌 新乡 濮阳 焦作 鹤壁 平顶山 安阳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 推荐阅读

2013公务员申论热点:“结构性就业难”难在哪里

Tag: 2013-07-24    来源:河南公务员考试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背景链接
  找关系求职成为集体“潜意识”,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就业之难。调查显示,超过两成受访大学生求职时动用过“关系”。在山西太原,一个诈骗团伙4年来以帮忙找工作为名,骗得500个大学生近9000万元,原因就是求职者迷信求职要“走后门托关系”。
  2013年个夏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却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下降,“最难就业年”难免让关系也成为求职的核心竞争力。
  问题折射
  其实,相比找工作难,更难的可能是“找到好工作”。在1比好几万的白热化竞争中,大家仍对国企、公务员等趋之若鹜。近两年来,虽然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在不断提高,2011年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1.6%,虽然到了2012年这一比例达到了2.3%,然而这个比例仍然不容乐观。去往西部、回到农村、扎根基层的比例,同样难以让人乐观。
  从这个角度看,“最难就业年”实际上是“结构性就业难”。说白了,就是难找到好工作、不愿做差工作。而所谓“好”、“坏”,在很多人看来,是靠简单地附着在工作上的“福利”差别来判定的。
  一个基层环卫工人职位,引来众多大学生竞争;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却去当了城管。虽然常说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当不少大学生发誓“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眷恋着所谓“体制内”稳定的工作、较好的福利时,就势必造成一些岗位“粥少僧多”,形成求职时的一种集体想象,也让寻找关系、制造关系、动用关系成了敲门砖。
  不少从事乡村建设的单位,常常苦于找不到人手,因为“工作地点在农村,待遇也不高”。很多做出了成绩的“大学生村官”,也往往有“不被家人和同学理解”的心路历程。这也说明,就业虽难,就业的潜力却还很大,需要更好激发。
  分析问题
  认真分析不难看出,结构性就业难背后,是职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问题。缺少了稳定的预期、看不到发展的前景、没有了基本的保障,一些本来很重要的职位,也可能门可罗雀、乏人问津。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库,如果就业导向出现偏差,不仅不利于个人发展,更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试想,一个社会学博士,如果选择致力于乡村建设的民间组织,是否远比当银行职员更能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
  如果能消除体制性“鸿沟”,引导“自我实现”成为就业第一选择,将会更有说服力;如果能为更多新兴领域提供政策支持,真正“行行出状元”,转变就业观念也会有更强现实依托;而高校教育如果能够更多对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实现“人才比例均衡”,结构性就业难也将大为缓解。
  如今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统购统销式的分配肯定不能再搞,有人抱怨:就业这么难,政府咋不管?其实,无论是在搞活经济、扩大就业容量的宏观扶植上,还是在开展专项招聘会、构建未就业毕业生登记网络、鼓励创业等针对性服务上,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何抓住个人与政策的结合点,乘风而上,值得我们每个人研究。
  作为大学生,天之骄子。在踏入社会之初,首先应该勇于面对挑战,而不是两手一摊、命运由天。不说扼住命运的喉咙,起码是敢跟困难摔上几跤的人,才会有壮阔的前景。有着坚韧不拔意志的人和动辄消沉颓唐的人,谁在竞争中有优势?“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想要好工作,除了练好内功外,离不开积极地找,而不是消极的等待。
  不一定非得“大城市、体制内、高工资、离家近”不可,也不必把就业预期抬的过高,放平心态。过去,有文化、受教育的人数过少,社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群体心理;随着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提高,这个落差一定会逐步缩小。泰山不辞垒土,乃成其大,哪怕有登顶之梦,也要从基础做起呢,要发展,先生存,这是个朴素的道理。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h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3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