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郑州 洛阳 开封 许昌 新乡 濮阳 焦作 鹤壁 平顶山 安阳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 推荐阅读

2013国考面试备考真题:综合分析之现象类(8)

Tag: 2013-07-29    来源:河南公务员考试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 我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怎么看?(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陕西国税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2011年2月14日,日本公布了2010年GDP值,5万4千7百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以4千4百亿美元的差距落后于中国。至此,日本正式告别了雄居43年之久的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这一历史性转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鼓舞和振奋。日益崛起的中国正在以其飞一般的发展速度,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实力,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力的日渐强大,也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优越性。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应用冷静、客观的去看待这个事件,要全面、缜密的分析“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实质。对此,我们要看到,在光环的背后,“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判断还有待商榷。
  第一,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人口众多,农村地区仍然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第二,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但是,人均GDP却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换言之,中国的人口规模是日本的10倍,而总量才刚刚超过。按照201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测算,我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水平,但截至2009年,日本人均GDP已经接近40000美元,存在巨大差距。
  第三,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但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较日本还存在很大差距。从消费构成看,日本高达60%的消费来自日本国内,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进出口拉动。从贸易结构看,日本近六成出口产品为高附加值商品,经济多为“绿色GDP”,而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
  第四,GDP是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但是有很大缺陷。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指从实际财富看,日本的海外资产并未列入GDP,而中国的海外投资刚刚起步,更能反映真实国力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并不一定超越日本。
  第五,我国的经济总量获得极大发展,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仍低于GDP总量增长速度。从民生上看,我国教育水平依旧落后,教育投入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保体系尚不完备,医保覆盖面不广,房价上涨过快,科技水平落后,企业创新不足,在产业链中居于弱势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民生的保障和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因此,面对“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头衔,中国政府提出我国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尚未改变。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警惕。由于世界各国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结果的公布,会使得以往的“中国威胁论”再度抬头。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能会据此提高对中国的“敌对情绪”。另外,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能会趁此提出让中国在一些领域承担更大的责任,比如减少碳排放和改革外汇政策。这也就是所谓的西方的“中国责任论”,为的是夸大中国在全世界的作用和责任,以减缓、阻碍中国的发展。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这个历史性时期,我们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也要剖析自己的不足,继续发挥优势,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目前中国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就是保障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此,中国政府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其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中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其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鼓励创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比如:风能,太阳能等新前沿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三,关注民生。调低GDP发展目标,将快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不再只关注经济增长的绝对数量,而是更加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即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多大程度被老百姓享受到。控制通货膨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差距,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分配的公平性。
  总之,中国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实现“国富”与“民富”共进,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民定会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迎来真正意义上“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甚至是“第一大经济体”的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2、 我国企业很多在外国注册,打上洋品牌,其实都是made in China。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现在我国企业很多在外国注册,打上洋品牌,其实都是made in china。在消费者心中,选择品牌,很大程度是在于品牌能够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然而,黑心商家使尽各种手段,消费者判断能力有限,他们可以依靠的监管部门又放任不管,“市场规律”更是颠覆了消费者心目中“一分钱一分货,越贵越有保障”的想法,但是,现在的消费者却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相信的了。
  我认为,之所以品牌造假问题屡禁不止,不断的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法商家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没有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讲法纪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唯利是图,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不顾,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从根本上滋生了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的行为。
  第二,某些相关的部门,如质检、监管等部门还没有履行自身职责。监管力度不够、检测不到位、检测覆盖范围小、甚至没有检测合格就发放证书,这就让不法商家有机可乘,才致使造假产品流向市场,流入消费者手中。
  第三,不法商家违法成本太低。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不法商家惩处力度不够,惩处不到位,还没有对其形成威慑力,违法成本太低,这就导致很多不法企业铤而走险,甚至宁愿被罚。但是与其收益进行对比,仍然还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要想彻底杜绝假冒品牌再流向市场,必须多管齐下采取措施,予以合理有效的解决。
  第一,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教育,让其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合法经营。
  第二,有关部门,如质检、工商、检测等应正确履行职责,严把质量关,加大检查力度,对其产地进行有效排查,并成立相应的责任追溯制度,掌握生产的源头。与此同时,还要记录检测人员的相关信息,使其能够尽职尽责。
  第三,增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作为消费者,遇到假冒伪劣产品或品牌不属实的产品,必须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力,对其进行举报,主动向媒体公开信息,对不法商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遏制。
  第四,完善相应的法规机制,加大对不法商贩的惩处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使之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建立起信誉机制,合法经营。
  最后,我认为作为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尤其是面向个体的企业,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同时,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
  3、 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国对外技术的依存度超过50%,中国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在全世界位居第六。但科技成果,包括专利技术的运用率,平均只有14%。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在全世界位居前列,但运用率却相对偏低。这说明,我国已经拥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但是,部分科技成果尚未转化为生产力,由此产生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我国科研机构和大学每年完成大量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另一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我国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偏低,我国对外技术的依存度超过50%。
  这说明,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而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俨然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偏低,企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强。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以及具有重大产业带动作用的战略性产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薄弱,大多数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顺畅,产学研结合效果不明显。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还缺乏有效衔接,经济发展与科技资源转化还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关联性。产学研合作层次总体上仍然偏低,许多地方仍局限在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等简单方式上,难以让科技人员真正深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去,加强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效果还不理想。
  第三,科技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南北区域之间人才分布不平衡。高级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较低,科技创新中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和国际化的人才稀缺。科技人才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制约了创新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
  想要切实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扶持和培育具有较强行业代表性的企业,推动企业建立有利于持续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第二,要注重在技术引进中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
  要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二次创新政策措施。
  第三,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
  要切实解决人才评价中重学历、重资历、重论文、轻能力、轻业绩的问题,形成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环境,给各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以平等的待遇。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推进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从而使知识产权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自主创新。
  总而言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大量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企业,才能真正转化为规模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只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我国才能从“制造大国”真正走向“技术强国”。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h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3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